报告汇总(陆续更新)——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

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各相关单位 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有色金属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钴、镍、锂、铟、锗、镓、硒、碲、锆、铪和稀土等,都是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缺

各相关单位

新能源材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有色金属是新能源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钴、镍、锂、铟、锗、镓、硒、碲、锆、铪和稀土等,都是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为了进一步深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与学科发展,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攀枝花学院、成都工业学院特邀协办,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四届学术会议”定于2020年9月24-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本次会议将邀请协会(学会)领导、院士、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发展做专题报告。会议将对行业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总结国内外近期开发的先进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指导我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升级,对保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希望各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踊跃参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大学

特邀协办

电子科技大学

攀枝花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Materials》、《工程科学学报》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定于2020年9月24-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星宸航都国际酒店召开,其中24日全天报到,25-26日会议交流。

分会场设置及关联报告(陆续更新)

(一)、锂离子电池及材料;

召集人:李星、郭孝东、牛晓滨、王丽平

支持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1、上海大学 施思齐 教授

报告题目:融合计算和实验探寻NASICON型化合物中的离子输运机制

2、中山大学 卢侠 教授

报告题目:层状三元NCM正极材料脱锂微结构的演化机制

3、广州大学 刘兆清 研究员

报告题目:尖晶石电催化材料的设计调控策略

4、北京化工大学 闫鹏飞 教授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裂纹产生机制

5、中国科技大学 任晓迪 教授

报告题目:醚类电解液与高电压锂金属电池电极界面的研究

6、四川大学 张云 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隧道结构聚锑酸快充负极材料的研究

7、四川大学 陈云贵 教授

报告题目:高比容锂电正负极材料的设计与实验

8、沈阳工业大学 史发年 教授

报告题目:前驱体法制备Co3O4/CeO2作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9、西南石油大学 黄韵 教授

报告题目:HPMC涂层在锂金属电池中的研究

10、广东工业大学 刘全兵 教授

报告题目:纳米分级结构能源材料设计与应用

1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谢正伟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硅碳负极的研究现状及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四川大学 刘文博 副教授

报告题目:新型纳米多孔电极的设计、构建及储锂性能研

13、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冯旭 材料行业市场经理

报告题目:安捷伦锂电池材料检测解决方案

14、西南大学 牛玉斌 博士

报告题目:高性能锂/钠硫电池的结构构建与开发策略

15、成都伟力得能源有限公司 董金平 博士

报告题目:大规模储能装备技术需求及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16、西安理工大学 邓七九 博士

报告题目:有机小分子羰基负极材料的储能特性研究

17、四川大学 喻媛媛 研究生

报告题目:聚芳噁二唑高性能硅负极导电聚合物粘结剂的开发与应用

(二)金属锂及固态锂电池;

召集人:吴飞翔、洪波、谢科予、刘慰

支持单位: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

1、清华大学 张强 教授

报告题目:苛刻工况下金属锂负极的能源化学

2、北京理工大学 黄佳琦 教授

报告题目:金属锂负极界面稳定策略研究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宫勇吉 教授

报告题目:锂金属负极的成核及界面调控

4、中南大学 吴飞翔 教授

报告题目:锂硫电池材料和电解液设计

5、广东工业大学 李文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新型多元磷化物及构效关系

6、福建师范大学 陈育明 副教授

文章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网址: http://www.gnclyqjxb.cn/zonghexinwen/2021/0818/1140.html



上一篇:西安交大:3D打印超宽带太赫兹超材料吸波器
下一篇:合肥研究院在氮化钒超级电容器材料研究中取得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投稿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辑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版面费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论文发表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