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本质、功能与战略转型(2)

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 1.传播最新科学技术 普通高校具有众多的科研人才、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大量的科研成果,普通高校举办继续教育就是要通过这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功能

1.传播最新科学技术

普通高校具有众多的科研人才、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大量的科研成果,普通高校举办继续教育就是要通过这些科研优势传播最新科学技术,将这些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决不是“补偿教育”和“补课教育”,既不是传授职业技能,也不是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是一种高层次的非学历教育,主要传授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这些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是学员们过去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如果不能学习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就不能适应岗位新要求,就会为时代所淘汰,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正好能够满足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知识更新的迫切愿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的方式越来越智能化,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希望通过一种更加灵活、更加省时而又不影响工作的方式获取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高等继续教育最具有这样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传播最新科学技术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基本功能。

2.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普通高校有师资队伍、科研成果、实验设施、教学场地、图书资料等诸多优势和条件,企业有知识储备、职工培训、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诸多需求和愿望。如果普通高校的这些优势和条件能够同企业的这些需求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局面。实践证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就是校企结合的窗口和桥梁,在利用普通高校的优势和条件为企业、为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开展高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高校可以建立社会服务的窗口,可以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可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智力支持,开展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及企业竞争能力。

3.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就足以表明,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立法的依据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而要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最为关键的是要大力发展高层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核心,是衔接基础学历教育和老年教育的中间环节,是培养劳动者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终身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教育强国战略的成败。

二、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通高校既不同于职业高校,也不同于成人高校,更不同于开放大学和社区大学,而是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机构,同时也具有开展继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但普通高校举办继续教育必须以普通教育为依托,以高等继续教育的本质和功能为根据,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满足广大在职从业人员的求学需要。很多普通高校在举办继续教育的实践中,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存在定位不准、处理不好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关系的问题,偏离了高等继续教育的本质,削弱了高等继续教育的功能,影响了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被边缘化,在办学体系中地位较低

许多人认为,继续教育是一种“补充教育”或 “补课教育”,主要是为那些不能考入普通高校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少普通高校不重视继续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没有把继续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没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建设发展规划,甚至忽视继续教育的公益性,完全把它当作创收的工具,这就导致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边缘化。特别是在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和继续教育生源不断萎缩的背景下,有的高校对举办继续教育缺乏动力,缺乏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无法满足需要,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

(二)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背离了继续教育的本质

文章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网址: http://www.gnclyqjxb.cn/qikandaodu/2021/0220/380.html



上一篇: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盐酸氯丙嗪对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C端功能的抑制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投稿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辑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版面费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论文发表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