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论乡村多功能演化与乡村聚落转型(11)

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乡村聚落布局的集聚与收缩。早期对乡村聚落区位选择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条件约束作用降低[48]。乡村聚落布局逐步受到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

2)乡村聚落布局的集聚与收缩。早期对乡村聚落区位选择起决定作用的自然条件约束作用降低[48]。乡村聚落布局逐步受到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牵引,由资源依附型向设施依附型转化[44]。总体趋向两种集聚态势:一是邻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以更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供给为导向,用地布局呈现向心集聚化;二是邻近交通设施布局,乡村聚落拓展主要沿乡村交通线布局,已有研究提出了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目标框架下乡村公路导向的乡村聚落优化发展模式(RROD)[31,49]。此外,城乡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导致乡村长期出现的无序收缩现象,人口流失、文化凋敝、老弱化等是乡村无序收缩的主要表征[50]。在乡村聚落总体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缩减的总体形势下,乡村聚落内部要素的优化重组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乡村聚落转型的重点,最终实现乡村聚落的精明收缩。

3)乡村聚落体系的层级化与网络化。乡村聚落体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共同构成的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34,40]。乡村工业化发展之前,乡村发展水平较低,乡村聚落体系内部联系较弱、功能结构单一,处于低水平、弱连接、点状均质布局状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具备发展优势的乡村聚落率先成长起来,发展成为中心村或集镇,形成“集镇-中心村-一般村”规模等级结构,集镇或中心村依托自身完善的产业、教育、医疗等功能,对周边地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到工业化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后期阶段,乡村旅游休闲、社会文化、居住生活、生态调节等功能凸显。同时,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带动乡村聚落体系内部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强连接、网络化乡村聚落空间结构。

4)乡村聚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聚落文化是在特定的乡村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在农村社区的文化,是农民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反映[51]。在城镇化与工业化浪潮下,乡村地域普遍出现人口流失、文化衰落等问题,乡土社会快速让位于城市社会,“乡愁”成为当下乡村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乡村文化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乡村聚落文化在乡村聚落转型过程中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注重乡村聚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乡土建筑、历史文脉等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留住乡愁”的重要依托[52];二是注重乡土文化创新,不断适应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形势,在地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元素,创新乡村文化供给形式,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乡村转型发展的需求。

5)乡村聚落景观多元化与功能复合化。乡村聚落景观是乡村聚落自然、人文、历史等特征的外在表征。随着乡村功能分化,乡村聚落空间分割,出现了乡村工业、商业等功能空间,带动乡村聚落景观发生剧烈变化。传统单一的农业自然景观主导的景观特征发生转向,乡村建筑形态、设施建设等空间要素的城镇化趋势明显。乡村聚落景观功能的复合化体现在单一乡村聚落景观在功能上的复合性,农业自然景观在具备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旅游休闲、社会文化、生态调节、生态支持等功能。乡村聚落景观功能的复合化还体现在乡村聚落用地功能的非农化,由简单的居住或生产功能转向工业、旅游、商服等复合功能[53]。

3 乡村多功能演化与乡村聚落转型的互动机理

乡村多功能演化与乡村聚落转型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乡村多功能与乡村聚落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响应和反馈(图3),共同驱动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乡村聚落是承载乡村多功能的物质空间,乡村聚落内部要素构成及组合状况决定了乡村多功能的作用强度。乡村聚落转型是乡村聚落转向良性发展的过程。乡村聚落规模、布局、体系、文化、景观等方面的转型发展,能够为乡村地域新功能的植入、功能结构的优化调整、既有功能的提升等提供必要支撑,进而推进乡村多功能演化。

图3 乡村多功能演化与乡村聚落转型的互动机理Fig.3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ural multifunctional evolution and rural settlements transformation

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政策制度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乡村多功能演化总体呈现生产功能多样化、生活功能人文化、生态功能刚性化的基本趋势。生产功能多样化体现在传统单一的农产品供给功能转向农产品供给、工业生产、旅游休闲等多元生产功能需求的上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乡村发展模式开始推广,乡村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农业观光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进一步驱动乡村聚落用地、景观、文化等方面的转型重构。生活功能的人文化体现在乡村居住生活、社会保障及设施服务功能向高品质发展,对乡村聚落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乡村聚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完善、景观环境的提升以及乡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生态功能的刚性化体现在对乡村生态调节与生态支持功能的重视,特别是对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等生态空间的刚性管控,乡村聚落规模受到理性控制、生态环境景观得到有效维护。

文章来源:《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网址: http://www.gnclyqjxb.cn/qikandaodu/2021/0218/374.html



上一篇:论歌舞元素助推好莱坞动画电影成功的诸多启示
下一篇:聚乙烯涂覆改性聚酯短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投稿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编辑部|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版面费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论文发表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